為實現黨規黨紀和國家監察宣傳教育全覆蓋,進一步深入人心,著力構筑“不敢腐、不想腐”的堤壩,荊州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荊州水務)始終堅持把“十進十建”工作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結合企業實際,延伸宣傳觸角,強化陣地建設,以滴水精灌式的舉措扎實推進黨規黨紀和國家監察宣傳教育落實落地,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什么是“十進十建”?
一是進黨委(黨組)工作議程和中心組學習安排,建立健全日常工作和學習制度;
二是進黨政機關日常工作和學習安排,建立健全機關紀委和紀檢員日常宣傳教育工作機制;
三是進民主黨派和群眾社團,建立健全對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進行監察教育的各項制度機制;
四是進黨校、行政學院課堂,建立健全學習培訓制度;
五是進公辦學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建立健全對黨員干部和行使公權力的管理人員的監督、教育制度;
六是進國企管理和職工日常教育活動,建立健全企業紀委組織和防范腐敗治理腐敗工作制度機制;
七是進社區,建立紀檢監察宣傳教育陣地和流動黨員管理制度機制;
八是進電視、報刊等媒體宣傳內容,建立健全經常性的黨規黨紀和監察法宣傳教育專欄等陣地;
九是進互聯網,建立健全網站宣傳教育陣地和網評員隊伍及相應工作制度;
十是進村莊,建立健全農村黨支部、村委會及行使公權力人員的紀律監察宣傳教育管理制度。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目的是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構建集中統一、權威高效的監察體系。
制定監察法,就是落實黨中央關于監察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通過制度設計補上行政監察范圍過窄的短板,真正把所有公權力都關進制度的籠子。
我國80%的公務員和超過95%的領導干部是共產黨員,這就決定了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也決定了實行黨內監督和國家監察相統一的必然性。
實施監察法,有利于加強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統一領導,形成工作合力,推進標本兼職,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
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初創于秦漢,發展于魏晉,日臻成熟于唐宋,高度完備于明清。
黨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歷史沿革。
1927年4月27日在武漢召開的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選舉產生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10名委員犧牲8名,無1人叛黨投敵,用生命詮釋了對黨的絕對忠誠。
2017年1月18日,山西省監察委員會成立。2017年1月20日,北京市監察委員會、浙江省監察委員會成立。三省市監察委員會的正式成立,標志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2017年底-2018年2月底,全國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全部完成組建。
2018年3月1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六次全體會議。楊曉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進行憲法宣誓。